《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没有井,时常要一个人出去打水,等他在自家凿了一口井后对人说,我凿了一口井,节省了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这句话一传十、十传百,结果传成了姓丁的人家挖井挖出了一个人来!最后连国君都惊动了。作者在故事结尾发出了一句感叹:像这样听信传言,不如不听啊(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谣言作为人类社会一个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其历史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久远。如果说农业社会中的谣言仅仅偶然地出现,那么当谣言坐上了网络的快车后,就俨然被插上了一对“成功”的翅膀。再没有其他载体能够像网络这样便利谣言的传播了。
传统空间中,信息的孕育、发酵、成长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给信息的甄别留下了宝贵的时间差,天然的地域阻隔与人际局限能独角兽司法考试网够将谣言变成彻头彻尾的“地方性知识”。电视、报纸的信息审查机制也使谣言难有漏网之鱼,谣言的双拳难敌“时间、地域、人际、媒体”的四脚。而在网络时代,基于其固有的虚拟性、无限延展性和超时空性,网络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密集型的空间。在互联网超大规模的信息流量的冲击下,传统的社会控制机制陷入困境、近乎失灵,曾经孔武有力的社会控制手段被网络信息流冲击得七零八落。信息不加限制地流动固然给信息增值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给社会成员的沟通和价值诉求的表达创造了有力条件。但是,网络的开放性也使得各种信息垃圾在零成本的情况下四处传播和扩散,从而使得人们被各种虚假信息包裹着。
谣言不外乎两种形式:一种是无中生有,恶意捏造事实,另一种是捕风捉影,故意放大事实。网络谣言就在这交相辉映的二重奏中轮番上演。打开网络,各种荒诞不经的流言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挑战着我们的底线,其引发的结果也往往令我们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在一轮轮的谣言扑面而来的时候,人们不禁要问:真相为何总是姗姗来迟?
客观地讲,谣言虽然是镜中花、水中月,但却并非无根之浮萍。谣言的诞生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谣言虽然没有事实根据,但是它符合了人们的预期心理,诸如某地贪官逃亡加拿大的传言,人们相信它是真的;谣言虽然阴损可笑,但是它具有传播价值,且迎合了人们的阴暗心理,诸如某寺庙方丈嫖娼的传言,人们愿意相信它是真的;谣言虽然违背常识、不堪推敲,但是它契合了人们的焦虑心理,诸如某地即将发生地震的传言,人们不敢不相信它是真的。有关2012末世论的传言,竟然还真的让某地一农民胡吃海喝,安心度过这最后的人类时光!我们不必过多指责他人愚昧与盲从,说到底,谣言是文化与心理现象,谣言是人而非网络的产物,网络真的很无辜!
虽然网络谣言如此猖獗,但我们也不必过度紧张。有些谣言本来就是个愚人节玩笑,只为博君一笑;有些谣言本来就是个别人的无意行为,所谓“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有些谣言本来就是个人抒发心中之块垒的产物,时间自会令其消弭于无形。但是,有些谣言恐怕是别有用心之人、不怀好意之人刻意为之的了。去岁末,某人为了在情感纠葛中占据道义的制高点,不惜制造出丈夫逼死发妻的弥天大谎,广大网民被结结实实地戏耍了一番。更有甚者,制造谣言成了某些网络公关公司吃饭的家伙、看家的本领。
最可怕的是那种以冲击社会秩序、制造社会恐慌为目的的网络谣言,以及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歪曲事实,试图火上浇油的网络谣言。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有媒体总结了至少八条有关本次事故的谣言。网民在与谣言的斗智斗勇过程也不断提高着自身的辨独角兽司法考试网Q1973506327别力和免疫力,网络也开始建立对谣言的自净循环。这导致网络谣言的“半衰期”越来越短,更多的谣言更像是一颗流星,“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许多谣言,当它开始传播的时候造谣者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纵然事后拼命澄清和补救,危害还是造成了。因而,纵然时间是网络谣言最好的抗体,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建立一套包括事前预警、事中跟踪、随时反馈、随时澄清的谣言处理机制,在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之时更应如此。千万不要等到经历了谣言的风雨,才去见那真相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