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复习指导 >>刑法总则
2013年司法考试刑法之犯罪的分类

    2013年司法考试刑法之犯罪的分类。为了帮2013年备考司法考试的考生顺利复习,独角兽司法考试网小编为大家奉上司法考试中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复习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提供一些帮助。

 
  一、理论分类
 
  1.重罪与轻罪。
 
  以法定刑为标准作的划分。我国刑法没有这种划分,张明楷教授也是认为,可以考虑将法定刑最低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称为重罪。
 
  2.自然犯与法定犯。【重点】
 
  (1)自然犯:在侵害或者威胁法益的同时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传统型犯罪。如故意杀人罪。(不管哪个国家刑法,这些行为都会被规定为犯罪)
 
  (2)法定犯:侵害或者威胁法益但没有明显违反伦理道德的现代型犯罪。如非法出租枪支。
 
  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区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为即使是法定犯,经过长时期的立法规定,人们内心也形成了遵守的确信,会形成一种道德确信,成立自然犯。
 
  3.隔隙犯与非隔隙犯
 
  (1)隔隙犯:在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这间存在时间的、场所的间隔的犯罪。可分为隔时犯与隔地犯两种。
 
  (2)非隔隙犯: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没有时间、场所间隔的犯罪。
 
  划分的意义:例如,对于隔隙犯,如果犯罪行为完成后,在犯罪结果出现之前可以成立犯罪中止。独 角兽 司法 考试网
 
  4.即成犯、状态犯、继续犯。【重点】 
 
  (1)即成犯。一旦发生法益侵害结果,犯罪便同时终了;犯罪一旦终了,法益便同时消灭的犯罪。——故意杀人罪。
 
  (2)状态犯。犯罪行为终了后,危害结果继续存在。——盗窃罪
 
  (3)继续犯:犯罪行为和危害结果同时持续的存在。——非法拘禁罪
 
  二、法定分类
 
  1.国事犯罪与普通犯罪。【重点】
 
  2.自然人犯罪与单位犯罪。
 
  3.身份犯与非身份犯。
 
  (1)身份犯:是特殊身份作为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真正身份犯,贪污罪;不真正身份犯,非法拘禁罪。
 
  (2)非身份犯:不以特殊身份作为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故意杀人罪
 
  注意:不真正身份犯,是旨刑法将特殊身份作为刑罚加重或者减轻事由的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诬告陷害罪、非法拘禁罪从重处罚。
 
  4.亲告罪与非亲告罪【重点】
 
  (1)亲告罪。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①侮辱罪(246条,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②诽谤罪(246条,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③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257条,致被害人死亡的除外);
 
  ④虐待罪(260条,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除外);
 
  ⑤侵占罪(第270条)。独 角 兽司法 考试网
 
  注意:不等同于自诉案件。
 
  (2)非亲告罪。(不允许和解)
 
  刑法规定亲告罪的原因:这种犯罪比较轻微;这种犯罪往往发生在亲属、邻居、同事之间;这种犯罪涉及被害人的名誉,任意提起诉讼可能损害被害人的名誉。
 
  5.基本犯、加重犯与减轻犯【重点】
 
  (1)基本犯: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不具有法定加重或者减轻情节的犯罪。
 
  (2)加重犯:刑法分则条文以基本犯为基准规定了加重情节与较重法定刑的犯罪。可分为结果加重犯与其他情节加重犯。注意:结果加重犯、情节加重犯必须以刑法的规定为准。
 
  (3)减轻犯:刑法分则条文以基本犯为基准规定了减轻情节与较轻法定刑的犯罪。如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中,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分享到:
班次名称 班次介绍 优惠价 购买
客观题精英班 1380 购买
VIP协议班 2980 购买
科举社群班 4980 购买

必要说明:支付后请联系报名老师或在线客服老师,为您及时开通课程。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在线咨询 课程咨询 网授咨询 面授咨询 图书咨询 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