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司发考试法规 >>非法学考生
司法考试状元如何修炼成功?

  司法考试状元如何修炼成功?国家司法考试因其高难度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考”,自2002年开考至2006年,司法考试的全国平均通过率仅为13.8%,2007年到2009年通过率有所提高,也仅刚刚超过20%。司考超高的门槛让不少考生望而却步,也让不少考生一次次铩羽而归。
  “虽说是‘中国第一考’,但司法考试和法学素养关系不大,所以没有法律基础的人也不必紧张。复习司考,最重要的还是效率和技巧。”说这话的女生叫张逸瑞,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06级本科生,是上海市第一名。487分的骄人成绩,足以令许多走过司考“炼狱”的人叹服不已,而更为“传奇”的是,这个女孩并非科班出身———张逸瑞的本科专业,是与法学风马牛不相及的计算机技术与科学。
  心态:把握复习节奏张逸瑞是6月开始准备司法考试的,整个准备时间,“满打满算,不过三个多月”。
  因难度大、科目多、通过率低而被网友冠以“中国第一考”的国家司法职业考试,内容涉及14部法,需要记忆大段枯燥的法律条文和复杂的案例。
  三个多月的时间,一个对法律知识并不熟悉的女孩是如何成长为“司考状元”的呢张逸瑞认为,心态很重要。准备司考其实也是一个自学的过程。“我建议大家在准备司考之前先花2周时间熟悉一下自己的自学规律,比如,什么时候看书比较有效率,什么地方温习比较能够静得下心。”
  6月初,张逸瑞买来教材,开始了她的迎考生活。3个月里,张逸瑞几乎足不出户,每天沉浸于教材和试题中,“学生嘛,到了暑假,各种吃喝玩乐的诱惑其实挺多的。但我认为一旦下了决心,就要能够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张逸瑞的复习政策是“先松后紧,最后关头放松调整”。起初,她每天用于复习的时间大约是7个小时,复习之余看些报纸杂志调剂。“这些调剂非常重要。司考的卷四主要是实例分析,这部分我几乎没有花时间准备过,因为它本来就来自平时的积累。几个月来我坚持关心时事,考题就答得很顺利。”
  到了8月以后,张逸瑞逐天延长自己的复习时间,到最后关头,她每天的复习时间在13到14个小时。“我觉得考生到最后关头难免会出现一些烦躁的心情,甚至会盲听所谓的‘小道消息’导致分心。其实这时候大局已定,考试成绩和真题成绩相差不会太大,稳定了心态就行。我会找家人聊聊天、看看电视,考前那一天尤其要好好睡觉。”
  记忆:反复加归纳司法考试难度大的原因是什么几乎所有人给出的答案都是“要记的内容太多”。而张逸瑞则认为:即使是“死记硬背”,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反复看是记忆的重点。我把每一部法都背了十几遍,每一次都背得很快。尽管每一遍背完后都可能遗忘掉很多内容,但经过反反复复的记忆,考前这些内容已经在大脑里‘生根’了。”
  张逸瑞认为,牢固的记忆是在不断重复中生成的。现在有许多考生指望一次性将一部法背下来,不仅很难完成,甚至会引起心情烦躁。
  “死记硬背”的第二个技巧在于归纳总结,在张逸瑞的笔记上,有许多自己总结的背诵方法。在复习《民法》中“要事合同”一部分时,她就将这一部分条文的第一个字连接起来变成一句口诀:“金融建技著伙劳保”:“因为‘要事合同’这一部分非常杂,条文之间几乎无法用逻辑关联的方式记忆,所以我自己发明了一些小口诀把它们联系起来。”
  司法考试结束后,张逸瑞整理出整整一袋笔记,几乎都是她自己归纳的对比记忆列表。张逸瑞认为,许多法律条文之间都可以联系记忆。比如,在“证人出庭”这一前提下,张逸瑞将三大诉讼法的异同点归纳成一张列表,背诵时就省力很多。“总结和归纳的能力会让你事半功倍。”
  高分:理解是关键“吃透一本教材,比粗懂十几种教材要有用得多。”在准备司考的过程中,张逸瑞只有两本教材:老师讲义和《考纲》。此外,她最多上独角兽司法考试网,了解一些司法考试讯息和命题趋势。
  在复习的头两个月里,张逸瑞有时会去华东政法大学的图书馆借一些法学配套教材做习题,“权当练手”,而真题集是从7月才开始做的。张逸瑞认为,真题集最重要的作用是检测复习的水平和进度,“不能做一题就去看一题答案,也不能散散漫漫地做,一定要将它当成模拟考试。”
  最初,她的正确率很少上百分之五十。但张逸瑞并不气馁,也不焦躁,“烦躁也没什么用,我对自己说,时间还有,复习才刚开始,到了3个月后,一切都会好的。”她将真题集反复做了5遍,并且整理了厚厚几本错题集。“最关键的是,你一定要理解这道题目,理解自己为什么错和为什么对,有些考生真题做得分数很高,但最后考得并不好。因为他们只是把真题的答案给背下来了,而没有真正的理解,题目稍一变化就做不出来了。所以,理解还是最关键的。”

分享到:
班次名称 班次介绍 优惠价 购买
客观题精英班 1380 购买
VIP协议班 2980 购买
科举社群班 4980 购买

必要说明:支付后请联系报名老师或在线客服老师,为您及时开通课程。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在线咨询 课程咨询 网授咨询 面授咨询 图书咨询 售后服务